淨土共存:候鳥帶來的福音
- 線上影片
- 盧紀伊 於 2016-05-20 發布,已有 1027 人次閱讀過
資源出處:*數位學習專區內之環保影片不支援行動裝置!其他相關問題請按此。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
1. 每部影片觀看完畢,即可取得時數,重覆觀看之影片,環教時數只計列一次。
2. 每部影片必須以「起始日」之365天內觀看完畢,時數才得以核發。
3. 為可正常觀看本專區影片,您的瀏覽器需求:必需為IE10以上版本。
[請民眾直接點選本系統「數位學習」專區觀看即可獲得時數] 內容簡介如下: 溼地水質是環境好壞的指標,水鳥是溼地環境健康的象徵,獨鍾飛禽的愛鳥人士又是保護環境的力量。
候鳥來的季節
臺灣擁有豐富多樣的生態環境,是冬渡候鳥與夏繁殖候鳥的天堂。蘭陽溪口、淡水河口、低海拔丘陵、臺南七股濕地、恆春半島等五大區域的棲地環境、鳥類覓食、群居及離開前之諸般準備工作等行為,作深入的呈現。
鷸鴴科、鷺科、鷗科、雁鴨科,不同的鳥種有它獨特的覓食方式,因而利用的食物資源有所不同。是故溼地每一個水深、每一吋土地都有不同的鳥種使用,這是生物多樣性的展現,亦是亟需保護的珍貴資產。
倫理的實踐
環境污染是最大的殺手,溼地的水質是環境好壞的指標,水鳥是溼地環境健康的象徵,獨鍾飛禽的愛鳥人士又是保護環境的力量。與候鳥或其他生命共享這塊自然的土地,達成和諧倫理實踐的淨土共存目標。